close

人生,從那岸到這岸:外省媽媽書寫誌

人生,從那岸到這岸:外省媽媽書寫誌秒殺搶購

人生,從那岸到這岸:外省媽媽書寫誌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240
  • 優惠價:921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92

  • 人生,從那岸到這岸:外省媽媽書寫誌

    想了解更多人生,從那岸到這岸:外省媽媽書寫誌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作家朱天心、駱以軍、蘇偉貞(依姓名筆劃序) 誠意推薦!!

      絕大部分的文學想像、學術研究甚至政治論述之中,外省人的形象常被不知不覺地男性化了。例如用以指稱外省籍男性的「老芋仔」一詞,幾乎成了外省人的同義詞。

      這使得外省族群原本多元面貌中較為人忽視的「第二性」──為數不少的漂海來台女性,以及更多數的與外省男性結婚的本省籍女性,或降生於外省家庭的第二代──她們的面容,也常被傳統父權和生養重擔所窒息,如影子般模糊……

      但她們並不總是沉默的一群人。

      作為本書(同時也是「蒲公英外省女性.生活史寫作工作坊」計畫作品集)的共同完成者,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外省台灣婆婆媽媽們,以各自迥異的背景與人生體驗,說故事、寫故事,讓人彷彿走進遍地烽火的大時代,或是混合了艱困和馨甜記憶的眷村生活歲月。她們親身經歷的昔日種種,皆染上了時間與感性的光暈,這使得她們不僅常常在社區大學的寫作坊課堂上以笑語和淚眼相對,也透過進入彼此的故事,更加看清自己的現實處境,發展了姊妹情誼。

      能分享這群老少女子的生命故事和創作的快樂,是作為同代人或後輩的福氣。她們選擇以書寫重新綻放燦爛的生命花朵,與歲月留痕共舞、對話,更照見女性傲人的韌性,和動人的大時代私密心情。

    本書內容分為三輯

    輯一【眷村生活】婆婆媽媽們歷數童年或初嫁人婦時在眷村裡消磨的時光,是人生中物質生活乏善可陳但記憶卻恆久豐富鮮活的一段歲月。

    輯二【嬋娟心事】女性寫女性或漂浪半生,或受困於一時一地,或是女性相互留難的窘境,呈現出她們看似平淡尋常,其實充滿細節、餘韻不止的生活與內心世界。

    輯三【情如憶證】或懷人,或懷事,或懷鄉,美好回憶不只是沒有人能任意奪取、塗抹的女性私房寶藏,更是陪伴、幫助他們熬過漫長歲月種種傷痛失落的力量泉源。

     

    序:〈起飛吧,蒲公英!〉

      誰說異鄉人不能成為故鄉人,誰說異鄉人注定終生受漂泊之苦?……只要真心愛著一個地方,愛著上面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那便是故鄉。
    ──張清志,〈蒲公英物語〉

      本書是由外省台灣人協會主辦,為外省媽媽們所辦的「蒲公英寫作坊計畫」寫作班優秀作品的結集。

      為什麼叫「蒲公英」?為什麼強調「外省」? 從中國大陸遷移到台灣的背景,外省族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蒲公英這種植物。被覆著白色茸毛漫天飛舞的種子,是蒲公英的正字標記。她象徵著遠離故鄉的宿命,以及落地生根的強?生命力。

      研究台灣文學的陳萬益教授曾以「隨風飄零的蒲公英」來形容外省老兵,作家張清志的〈蒲公英物語〉也是一例。不過很顯然地,無論是在文學想像或政治論述之中,外省人的形象都被不知不覺地男性化了。說到外省人,好像不是坐著輪椅的老國代,就是滿口鄉音的老榮民。「老芋仔」,似乎就是外省人的同義詞。

      要還原外省族群的文化面?,首先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也就是要發掘外省人的多樣性。外省男性的經歷與形象,在藝文作品和學術文獻中俯拾皆是,但是卻很少人關注外省族群中的「第二性」:為數不在少數的漂海來台女性,更多的則是與外省男性結婚或降生於外省家庭的第二代。她們的面容,往往被傳統父權和生養重擔所窒息,如同影子一般模糊。

      因此,在考掘外省多元歷史記憶的目標下,以女性為關注的焦點,「蒲公英」的意象遂更加鮮明貼切──畢竟這種小花本來就因體內的白色乳汁而常被聯想於母親的意象。

      雖然出發點主要來自對族群關係與歷史的關懷,但幾經討論後,策劃者外台會定放棄一般學術調查或口述歷史的方法,而採取寫作坊的形式。我們認為個人並非歷史的「旁觀者」而是「詮釋者」,生活史的創作可以讓寫作者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保留主觀的情感和詮釋成分,不是被動地回應外在的提問,而是主動向自己提問,並且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加以鋪陳和回答。

      同時,也希望幫助外省女性培養創作的能力與興趣,離開寫作坊以後,可以繼續在探索、記錄和創造中,為自我的生命增添神采。

      「蒲公英寫作坊」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讓那些長久以來習慣於壓抑隱匿自己聲音的女性長輩們打開心扉分享一則又一則深邃而精彩的生命故事,成就了這本不是結果而是開端的美麗小書。

    關於「蒲公英外省女性.生活史寫作工作坊」

      鼓勵對外省族群歷史記憶有興趣、想要創作的女性參加,為一開設於永和社區大學之免費參加的學習課程。

      出發點主要來自對族群關係與歷史的關懷。幾經討論下,策劃者外台會認為個人並非歷史的「旁觀者」而是「詮釋者」,生活史的創作可以讓寫作者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保留主觀情感;不是被動地回應外在提問,而是主動向自己提問,並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加以鋪陳和回答。因此採取寫作坊的形式,而非透過一般學術調查或口述歷史的途徑。

      同時,也希望幫助外省女性培養創作的能力與興趣,離開寫作坊後,可以繼續在探索、記錄和創造中,為自我的生命增添神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jcdq66808 的頭像
      yjcdq66808

      博客來網路書店

      yjcdq66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